紫金礦業因2010年7月3日發生銅酸水滲漏事故而被無限期停產的企業——福建省上杭縣紫金山銅礦,在停產近
2年后,終于有望復產。公司透露,該銅礦所處的紫金山金銅礦2012年4月底已經取得了新的《安全生產許可證》
,但新證沒有地下開采業務。昨日,公司董秘鄭于強表示。
紫金山銅礦是紫金礦業旗下最大的銅礦,截至2010年7月事故發生時,紫金山金銅礦探明黃金儲量約200噸,
探明銅儲量約200萬噸,是紫金礦業的利潤中心之一。當時,公司約1.3萬噸銅濕法提取產能停工(金礦沒有停產)
,被指收入降低大約3.69億元(以2010年下半年平均銅價為6750美元/噸計算)。公司2011年年報顯示,銅礦業務
銷售收入占報告期內營業收入的10.91%(抵消后),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占21.73%。
不過記者在公司2011年年報中看到,2011年紫金山銅礦還有小量產出:生產陰極銅1409.88噸,生產精礦含
銅7494.22噸。對此,鄭于強解釋,這是該礦對原來遺留下來的礦石進行的處理,而非生產行為;而且,“即使
該礦今年內能復產,也要等到明年才能有產量。”鄭于強說,因為公司是濕法生產,周期比較長,所以今年若開
始復產情況應該與2011年的情況差不多。至于該礦復產后明年能否達到事故發生前的生產水平,鄭于強表示:“
公司當然希望這樣。”按照公司日前的公告,因新證的許可范圍與公司現行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不相符,公司大
股東閩西興杭國有資產投資經營有限公司建議公司對《公司章程》第十一條進行修改,將主營范圍中有關“金礦
、銅礦的露天/地下開采(僅限分支機構)”變更為“銅礦金礦露天開采(僅限分支機構)”。由此可見,新的許可
證沒有地下開采業務。
“公司A股融資就是露天開采項目。”鄭于強說。根據當年紫金礦業A股融資時披露的募資項目,“紫金山金
銅礦聯合露天開采項目”列在第一位,投資額是15.2億元。資料顯示,紫金山金銅礦是個典型的上金下銅的特大
型共生金銅礦床,因此公司此前的工作方式是露天井下同時進行大規模聯合開采,露天采金井下采銅。而“紫金
山金銅礦聯合露天開采項目”,是在坑采無法實現銅礦表外礦充分回收的情況下,加大上部金礦開采,同時為下
部銅礦體大規模露天開采創造條件。該項目原計劃2010年銅礦過渡到露天開采,采、選生產能力達到1萬噸/天;
2011年銅礦達產,即采、選生產達到2萬噸/天生產能力。因此公司表示,經過整改后,地下開采業務的取消不會
對公司產生新的影響。
根據公司2011年年報,報告期,公司產銅8.81萬噸,同比減少2.46%(2010年度9.03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