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關系緩和 有色金屬怎么集體撐不住了?
上周末,中美元首在G20會議上同意重啟中美經貿磋商,樂觀情緒充斥國內金融市場。周一,上證指數跳空高開大漲逾2%,期貨市場黑色和化工板塊上演多頭狂歡。但本該受宏觀情緒影響較大的有色板塊早間普遍拉升后漲幅迅速回落,滬銅終收漲0.74%,未能突破上周高點,此前重心持續上移的滬鎳爆冷重挫2%。今日更是集體淪陷,跌勢慘重,不禁令投資者滿頭霧水,這一次貿易格局的轉暖為何指揮不動有色金屬?
市場對G20結果早有期待,進一步磋商期限未定
今年五月中美經貿關系突然轉惡,雙方開始新一輪的互征關稅,期間市場對兩國貿易格局較為悲觀,預期談判將陷入長時間的僵持中。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也仍然存在,作為宏觀晴雨表,滬銅五月初大幅跳水,隨后開啟尋底之旅,主力合約于6月6日觸及45830元/噸一線,創下了近兩年低位。但宏觀利空在Price in之后,銅價開始止跌企穩。
6月中下旬開始,市場不斷傳來利好消息,供應端擾動頻頻、美聯儲釋放年內降息信號,疊加中美元首的一通電話,投資者也開始對即將來臨的G20峰會寄托期待,市場樂觀情緒受到不小的提振。受上述因素影響,不論基本面強弱,有色金屬都呈現出一定的反彈跡象。其中,銅和鎳的反彈最為明顯,區間漲幅都一度超過2%。
中美貿易磋商重啟消息傳來后,因金屬價格在前期已經對本次結果有所體現,有色板塊周一早間整體沖高后漲幅回落,滬鎳則受制于猛增的庫存跌近2%。但隨后,據外媒觀點,磋商盡管重啟,但關稅水平僅被凍結,雙方沒有為何時取得進一步的進展設定期限,周二G20峰會對有色板塊所帶來的樂觀提振徹底降溫。
經濟數據表現疲軟,下游需求步入淡季
短期加征新關稅的尾部風險消除,但經濟數據的惡化令市場更為擔憂。
近日公布的6月中國官方和財新制造業PMI數據均為49.4,雙雙處于榮枯線之下,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只增不減。此外,日本、德法英、歐元區Markit制造業PMI數據紛紛不及預期,美國ISM制造業PMI也在繼續下滑。全球經濟前景仍然承壓,意味著作為重要工業原材料的有色金屬需求前景堪憂。
今年前幾個月,金屬下游汽車產業十分低迷,房地產、基建等也未有明顯起色。而進入七月份,多數金屬將逐步進入傳統消費淡季,但鋅、鎳等金屬供應卻預期增加。從庫存表現上看,近期此前基本面尚好的鋁去庫速度明顯放緩,銅、鋅、鉛等庫存開始止跌企穩,均表現出下游需求的減弱,期價上行動力開始不足。鎳、錫兩大金屬庫存則呈累增態勢,其中鎳下游不銹鋼庫存更是持續高位運行,期價所受的下行壓力相對更重。
綜上所述,本次貿易磋商重啟給金屬市場帶來的實質性利好有限,逐步進入消費淡季的有色板塊更為關注消費端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