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產業轉型升級上街高質量發展邁入“快車道”
記者:作為國家傾力打造的“鋁城”,上街區正進行一場自我革命,進入新時代,上街區未來發展是如何定位的?在鄭州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進程中,上街又將如何加快轉型發展?
耿勇軍:近年來,上街區全面實施“轉型發展、創新驅動、生態建設”三大工程,正在打造通航之都、國際陸港、制造高地、生態新城,努力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和中原更加出彩作出新貢獻。
在轉型發展方面,我們大力振興實體經濟,推動民營企業制度創新、科技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促進二次創業和轉型發展;深入開展智能制造引領、重點技術攻堅、傳統產業提質、新興產業培育四大行動,支持企業綠色、智能、技術改造,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通過“升級改造一批、招商引進一批、集中盤活一批、淘汰退出一批”,推進傳統工業向先進制造業轉型,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高端化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深度融合,初步構建了以通用航空為引領、先進制造業為基礎、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我們圍繞通航、裝備制造、現代物流等主導產業,新引進紅星盾構等項目41個,總金額278億元。特別是引進總投資90億元的奧克斯空調基地和科技城產業園項目。去年,我區多項經濟指標位居全市前列,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5.9%,增速居全市十二縣區第 一。
通航產業正作為新的增長點引領上街發展
記者:當前上街區正插上“翅膀”全力打造“通航之都”,請問目前鄭州通用航空試驗區建設取得了哪些成績,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耿勇軍:通用航空涉及從研發、制造、維修、機場、飛行運營、航行服務到飛行保障的龐大產業鏈。2017年年初,鄭州被確定為首批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上街作為示范區的核心承載區,累計投入30億元完成了機場周邊5個村莊的整體搬遷安置,形成“十縱五橫”的路網格局,對機場進行了三期改造,上街機場已成為全國目前條件zui好的通航機場;截至目前,示范區已入駐嘯鷹等通航企業50余家,機隊規模70余架,初步形成了以通航制造、通航運營、通航服務三大板塊為重點,帶動電子信息、新型材料等全產業鏈發展的格局;成功舉辦四屆的鄭州航展,成為鄭州乃至河南對外開放的新名片。
下一步,我們將把通航產業作為主導產業,打造國家重要的通用航空器研發與制造中心、國家航空培訓教育和航空運動中心、國際通用航空器交易展示中心、國家通用航空樞紐中心、國際高端快速航空物流中心和國家航空應急救援調度服務指揮中心,以及國家通用航空產城融合示范區、國家通用航空體制機制政策先行先試示范區。
加快打造有色金屬國際物流港
記者: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建設中國(鄭州)有色金屬國際物流港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該項目是鄭州市建設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上街區積極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載體,就建設好中國(鄭州)有色金屬國際物流港產業園,上街區有什么計劃?
耿勇軍: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中國(鄭州)有色金屬國際物流港產業園項目”,堅定了我們推進該項目的信心。中國(鄭州)有色金屬國際物流港產業園項目總規劃面積15.3平方公里。項目自2015年啟動以來,取得了明顯成效,成功獲批省級現代服務業專業園區,由鐵路總公司和省政府聯合批復的鄭州鐵路樞紐總圖規劃明確,上街被列為鄭州鐵路貨運系統二級物流基地,標志著項目正式納入鐵路總公司和省市大盤子。
2018年,上期所鋁期貨交割庫擴容至5萬噸,成為河南zui大的交割庫;集裝箱多式聯運中心吞吐能力年100萬噸;鄭新班列開行150列,鐵路貨運量710萬噸,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億元。國際知名的物流商普洛斯、億建聯等項目簽約入駐。
下一步,我們將搶抓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公轉鐵發展機遇,爭創鄭州市公轉鐵物流基地、河南省物流樞紐基地,加快打造“一中心、四平臺”,即中國中部以有色金屬為主的大宗商品和生產資料集散分撥中心、國際中轉集拼平臺、多式聯運服務平臺、智慧物流信息平臺、創新轉型實驗平臺,為推動鄭州打造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作出貢獻。
將上街打造成服務高地、投資洼地
記者:去年以來,一大批重點項目先后落地上街,上街區在打造營商環境方面都做出了哪些努力,這么多重大項目能夠落地上街,在您看來zui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耿勇軍: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統籌推進政務、商務、市場、人文、法治、城市“六大環境”建設,努力建設制度成本低、商務成本低,投資環境優、政務服務優、社會服務優,要素集聚度高、“雙創”活躍度高、群眾滿意度高、法治化程度高的營商環境,全力打造服務高地、投資洼地。
具體來說,我們著力在四個方面下功夫。一是在打造高效政務服務上下功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堅持“墻內的事情企業辦,墻外的事情政府辦”,建立聯審聯批聯辦、定期和企業家會商、重大項目周例會等機制,竭力為投資項目和企業提供“保姆式”“店小二”服務。我區作為全國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放管服”改革走在省市前列,498個事項實現“zui多跑一次”,69個事項實現“不見面”審批,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4天內。二是在強化要素保障上下功夫。多舉措破解土地、資金、人才、技術等要素難題,在鄭州市率先實現全域城市化,為產業發展騰出土地近2萬畝,保障了重點項目用地需求,積極搭建金融機構、政府、項目業主融資對接平臺,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問題。三是在完善落實優惠政策上下功夫。我們對主導產業分門別類制定優惠政策,目前,通航產業、先進制造業等優惠政策已制定發布,文旅、現代物流、金融保險等產業扶持專項政策也正加緊研究出臺。四是在打造宜居宜業城市環境上下功夫。發揮規劃的基礎性引領作用,補齊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品質,完善道路、水電氣暖、污水處理、教育、醫療、文體等基礎配套設施,實現“10分鐘便民生活圈”全覆蓋;同時,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公園游園、帶狀綠地、生態廊道遍布全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2平方米,是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標準的1.3倍,建成汜水河、東虢湖、太溪湖、方頂湖、開陽湖等“兩河六湖”生態水系,全區水域面積超過3500畝,生態環境已成為上街參與區域競爭、對外招商引資新的優勢和名片。優美宜居的環境與現代化的產業相得益彰,實現了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滿意度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