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復的最高境界就是一竿子全部打翻!
白宮經濟顧問Larry Kudlow2018年12月3日對媒體表示,美國政府將終止對電動汽車以及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內的政府補貼。Larry Kudlow表示,目前美國的電動汽車補貼政策最遲將于2021年終止。
這里所說的“補貼”是針對電動汽車的7500美元的美國聯邦退稅,此外,美國境內的汽車制造商在完成銷售20萬輛電動汽車之后,未來兩個季度的稅收抵免就會減半至每輛電動車3750美元。盡管如此,通用汽車和日產汽車以及特斯拉等多家車企車企依然不滿足,從兩個月前就在游說國會取消電動汽車稅收抵免的上限。
其實并不止特朗普政府,一直以來美國政府內部對電動車一直存在爭議,早在奧巴馬當政的時候,美國政府就將電動車從“環保汽車補貼目錄”中一腳踢出去。理由是,從碳排放的角度來看,純電動車遠不如混動車型環保。
因為電動車所用的電能來自于發電廠,而全美的電力有超過60%是來自于火電。通過一套復雜的計算公式,代入峰谷損耗、輸電損耗、快充損耗以及發電負荷比等因素,最后的結果就是電動車不能在總體上削減美國的碳排放量甚至是能源成本。
當時奧巴馬的白宮發言人就公開表示,電動車的零排放是不折不扣的謊言——“你們或許看不到電動車的排氣管,因為它們全部變成了發電廠的大煙囪。”
而與此同時,混動車(含插電混動)以及氫燃料電池車卻被保留在美國環保車型補貼目錄中?;靹榆嚕ê咫娀靹樱┍槐A粼谀夸浿斜容^好理解,因為混動技術可以顯著降低油耗,實現真正的節能減排;但氫燃料電池車被依然保留在目錄中,卻引發了一些爭議。
爭議的核心在于,制氫也是需要用電的。
對此美國方面的態度是,制氫所用的電能可以來自于風力發電這類環保綠色能源。風力發電不穩定,如果只是接入城市電網的話會產生風力發電利用率低下的問題。目前全世界風力發電的利用率(不是風能利用率)不超過4%,而未來如果使用風力發電制氫,就能將風力發電利用率提升至90%左右。
電動車盡管被美國“環保汽車補貼目錄”除名,但依舊在美國的“新能源車型聯邦退稅目錄”當中占據一席之地——這主要還是出于政治和經濟因素。
根據美國各大車企的政治游說說辭,未來電動車的全球市場份額將會顯著上升,目前中國已針對本國內的電動車企業給予補貼政策傾斜,如果美國沒有針對電動車的補貼,未來美國車企在全球競爭中將處于極度劣勢的地位。更何況對于未來的氫燃料電池車而言,電動車也是一個必要的技術儲備??傊?,無論是從眼前還是長遠,取消電動車補貼都對美國不利。
但是,這一僅存的補貼政策,也要被特朗普終止了。美國媒體普遍認為,特朗普此舉其實有很強的“報復”意味在里面。
受貿易和關稅爭端,以及美聯儲“強行加息”等因素的影響,通用汽車在2018年11月26日宣布在全球范圍內裁員15%,并簡化產品序列,拋棄一些低產量低利潤車型,以期強化未來的全球競爭力。隨即通用關閉了俄亥俄州、密歇根州和馬里蘭州的部分生產線,但是中國和墨西哥境內的通用汽車工廠卻不受任何影響。
這就是說,雖然通用宣布全球裁員15%,但這15%基本上都集中在美國境內,頗有些“脫美入華”的意味在里面,這讓美國總統特朗普大為光火。
就在通用宣布全球裁員15%次日的當地時間上午11點05分,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罕見地一分鐘之內連發兩條推文,聲稱,“美國拯救了通用汽車,這卻是我們得到的感謝!我們現在正在關注削減所有補貼……”以及“通用讓中國強大……不要認為賭注會有所回報,我在這里要保護美國工人!”
目前,通用是在電動車領域投入最大的美國車企。當然了,美國法律不允許總統單獨針對一家車企制定政策,所以,特朗普政府干脆“棒打一片”取消了電動車的聯邦退稅政策,日產和特斯拉等車企跟著躺槍。
其實躺槍的還不止日產和特斯拉,特朗普政府目前正在呼吁德國汽車制造商在華盛頓舉行貿易談判,而奔馳、寶馬、大眾都制訂了長遠的電動車發展計劃,尤其是寶馬,不久前剛剛針對北美市場進行了未來幾年的戰略規劃,計劃在美國制造并銷售更多的電動汽車。
如今特朗普大筆一揮,幾家車企頓感生無可戀。
至于外界質疑的特朗普政府此舉將有助于中國車企在電動車領域取得更大優勢,特朗普則認為已經對中國電動車產品加增了25%關稅,這其實就是保護了美國電動車行業。目前中美雖說就不再加增關稅達成共識,但25%的電動車對華關稅加增政策是在此前制定的,只要未來美國政府保持25%的電動車對華關稅不變,就不算違反中美最新達成的共識。
更何況,特朗普的“任性”是出了名的,朝令夕改對于特朗普政府來說絕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此外還有媒體分析認為,特朗普政府此舉其實除了報復通用汽車之外,更是將矛頭指向中國。因為受該項政策影響的除了電動車之外,還有“可再生能源”。
目前,美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光伏發電市場。
整個2017年,美國光伏組件進口量總計為9.996943GW,其中從中國進口的組件為741.311MW,約占比7%。排名前三位的國家分別為馬來西亞、韓國、越南。盡管如此,馬來西亞、韓國和越南的光伏企業的很多基礎供應商卻是在中國;更何況,中國光伏企業在美國市場7%的份額還是在美國政府的大力打壓下所取得的。目前,中國光伏企業在全球占據了75%的市場份額,是當仁不讓的全球老大。
2017年,美國本土的光伏組件出貨量為10.864545GW,其中只有小部分用于出口加拿大和拉丁美洲。
根據分析人士的說法,由于美國針對光伏組件的銷售有聯邦退稅政策,這實際上抵消了進口光伏產品的關稅震懾力。針對光伏產品取消聯邦退稅之后,進口光伏產品才能被擋在美國大門之外,美國國內的光伏企業才能進一步“壯大”。
但這種說法遭到了美國光伏行業的集體嗆聲——你怎么知道中國的光伏企業沒有補貼?更何況美國市場上占主導地位的是本土企業,取消退稅補貼之后,損失最大的當然是美國本土企業。特朗普此舉頗有些“殺敵八百自損一千”的味道。
除此之外,為了應對“中國制造2025”計劃,美國正在出臺一系列的限制中國對美國新能源汽車、機器人和航空等科技企業的投資,加大對相關外資的審查力度。為了避免一些關鍵美國技術通過“貿易”被轉移到中國,特朗普政府一方面禁止一些中國企業在美技術領域的投資,另一方面阻止額外對華技術出口。
在特朗普看來,“鎖國”就是“救國”。而早前賈躍亭和許家印針對FF公司的股權糾紛狗血劇,其背后或許就是美國政府在作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