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來,江蘇把智能制造作為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大力推進智能制造創新發展,取得了新的積極成效。

注重統籌協調,積極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強化頂層設計,注重上下聯動,統籌推進智能制造。江蘇省政府出臺企業制造裝備升級計劃和互聯網化提升計劃等政策文件,研究編制了“十三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和智能制造工程三年實施方案,明確將智能制造作為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的重要抓手來推動落實。
在工信部的支持下,認真落實部省《關于共同推進智能制造創新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成功舉辦了世界智能制造大會,與中國工程院聯合開展制造強國戰略研究,推進蘇南城市群智能制造先行區建設。
加強智能制造平臺建設,與德國弗勞恩霍夫應用研究促進會簽訂合作備忘錄、成立中德智能制造研究院,開展“江蘇智造”創新大賽,組建省級智能制造服務聯盟,召開智能制造供需對接會。
加強省市聯動,南京、常州、南通、泰州、宿遷等地出臺了智能制造相關政策意見,智能制造協同推進機制初步建立。
注重典型引路,大力開展行業試點示范
運用典型引路,培植鮮活案例,以點帶面引導全省企業開展智能化改造。對照國際標準制定智能車間評價辦法,企業自主申報、專家評審、現場考察等程序,深入開展示范智能車間創建活動,目前,全省已累計創建309個省級示范智能車間,覆蓋了省內主要行業,車間自動化、智能化裝備比重達83%,智能裝備聯網率達86%。
積極開展國家智能制造試點示范,4個項目入選國家智能制造示范、9個項目獲得國家智能制造專項支持、1個項目入選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試點示范,國家在江蘇先后召開了醫藥、紡織、船舶等行業智能制造現場交流會。
經過智能化改造,企業技術裝備水平、產品質量、生產效率大幅提高,資源能源消耗、人力資源成本持續下降,綠色安全生產持續推進,取得了較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據抽樣統計,80%的車間建成后勞動生產率提高10%以上,30%的車間建成后能耗降低20%以上、污染物排放削減10%以上。
注重自主創新,切實增強裝備保障能力
堅持創新驅動,突破關鍵技術,加快智能裝備發展。實施工業強基工程,瞄準薄弱環節,制定江蘇工業強基專項行動實施方案,依托江陰興澄特鋼、無錫透平葉片、常州恒立油缸突破了高標準軸承鋼、精密葉片、專用高壓油缸等一批基礎材料和核心部件。
實施高端裝備研制趕超工程,依托蘇州明志科技、無錫富瑞德、南通四方冷鏈(603339)實現了精密鑄造機器人智能砂芯生產裝備、精密汽車發動機零部件在線測量裝備、智能化速凍保鮮裝備等智能裝備國產化。依托南京二機床、徐工、蘇州三基鑄造積極承擔國家高檔數控機床、智能制造裝備等重大專項。
開展工業機器人等智能裝備質量攻關,依托南通振康、蘇州綠的諧波突破了高精密RV減速器、諧波減速器等一批機器人關鍵零部件。累計認定776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首臺(套)重大裝備及關鍵部件,組織實施100個首臺(套)重大裝備推廣示范應用項目,創新開展首臺(套)裝備保險試點工作。
注重融合創新,加快構建智能制造生態體系
加快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開發應用自主工業軟件,培育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
加強工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制定“企企通”建設實施方案,推動寬帶網進企業、到車間、聯設備,目前,全省省級以上開發區均實現千兆級寬帶接入,重點企業均實現100兆以上專線寬帶接入。
加快開發應用工業軟件,圍繞智能制造發展需求,開發應用數字化設計與仿真分析軟件、工業裝備嵌入式軟件、數據挖掘技術、系統集成技術等,實現關鍵管控軟件的集成互聯。制定出臺《江蘇省大數據發展行動計劃》,集聚資源重點打造江蘇工業云平臺,與20家行業龍頭企業開展云平臺資源合作,平臺服務應用40多項。
加快智能制造服務商培育,評選20家江蘇省企業互聯網化重點示范推廣服務機構、60家重點培育發展服務機構。
注重模式創新,探索推進服務型制造
發揮互聯網作用,推進協同化、個性化、服務化發展,實現制造模式創新。出臺《關于推進服務型制造發展的工作意見》,配合工信部在南京召開發展服務型制造專項行動現場會議并啟動服務型制造萬里行活動。開展全省服務型制造示范推廣工作,評選出120家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和示范培育企業,評定10個服務型制造集聚基地。
加強服務型制造網絡學院建設,依托網絡平臺全年免費培訓3000家企業。一批實施服務型制造的企業通過面向市場需求提供優質高效的“產品+服務”,實現從單純生產加工向研發設計、品牌建設、管理服務等環節延伸,增強了企業核心競爭力。
下一步,提升制造業整體競爭力
下一步,江蘇將緊緊圍繞國家戰略部署,瞄準制造強省、智慧江蘇建設目標,加快推進試點示范,引導企業進一步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逐步建立面向生產全流程、管理全方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模式,提升江蘇制造業整體競爭力。著力突出四個更加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規劃落實到位。加大智能制造規劃落實力度,發布實施江蘇省智能制造工程三年推進方案,編制實施2017年江蘇智造工作方案,明確中期近期工作目標,分解落實工作任務,分步驟、有系統地推進智能制造。
二是更加注重分行業推進示范智能車間建設。根據不同行業、不同企業發展特點,分行業組織召開智能車間建設現場推進會,示范推廣行業先進經驗,引導企業瞄準行業標桿,結合自身實際,有序推進智能車間建設。
三是更加注重支撐能力建設。充分發揮江蘇制造強省建設高層次專家咨詢委員會作用,組織開展智能制造專題人才培訓活動,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和引進智能制造需要的既懂生產制造、又懂企業管理、還熟悉信息化的復合型人才。整合智能裝備制造、系統集成服務資源,培育壯大一批具有較強服務能力的系統集成服務商、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和智能裝備制造商。鼓勵企業參與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爭取產業競爭有利位置。
四是更加注重政策支持。進一步加大對示范智能車間建設的支持力度,引導企業加大智能化改造投入,重點組織落實好《江蘇省工業企業技術改造綜合獎補資金實施細則》,建立完善申報組織流程,做到應補盡補,提高政策公信力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