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企業發展綠色集約節能項目,最高有望獲1500萬元補貼;產值及稅收分別達到一定數額且承諾未來三年內倍增發展的企業,可獲得專項獎金;每年整合財政資金5000萬元,設長沙市智能制造發展專項扶持資金……11月2日下午,長沙市委、市政府集中發布“工業30條”首批細則,涉及規范項目收費、降低企業運行成本等方面。其中既有對部門政策的梳理匯總,也有對以往政策的完善補充。
細則將于近期內全部發布在長沙市經信委網站上,企業及個人在享受政策時如有異議,可向長沙市政府政策落地辦或經信委投訴反映。

12個園區出臺電費補貼細則
以降低用電成本為例,出臺了《關于“建立長沙智慧用電管理服務平臺”的實施方案》和《關于“進行電力直接交易”的實施細則》。目前,智慧用電服務平臺已經建設完成,實現對工業企業電能在線監測和數據采集,利用大數據,可將企業用電管理引入智能化管理軌道,降低企業用電成本。
長沙高新區、長沙經開區等12個園區針對重點先進制造業企業,均出臺電費補貼細則。如長沙經開區,對年度工業產值在50億至100億元(不含100億元)的企業,補貼80萬元/家。年度工業產值在100億元及以上的企業,補貼100萬元/家。
湖南千福售配電有限公司云平臺管理中心主任唐小華算了一筆賬,以公司服務的某企業為例,企業供電類型為1-10KV大工業用電,工作時間為5天8小時制。在接受了智慧用電平臺服務后,年用電費用可節省593400元,年運行維護成本下降99000元,一
年下來,可為企業節省近70萬元的成本。
綠色集約發展最高補貼15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出臺的細則對工業綠色發展也作出了相應的補貼規定。《關于“降低用電成本”條款中“節能資金支持工業企業節能”的實施細則》明確,對工業企業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提供補貼,最高補貼1500萬元,支持工業綠色集約發展。
同時,細則鼓勵企業做大做強,如對產值過億且稅收過500萬元,并承諾未來3年內企業產值與稅收能實現倍增的工業企業,將實施獎勵,獎金用于智能化升級改造、購買管理提升服務、加大研發投入或貸款貼息等。
有12個園區推出《關于設立企業上臺階獎、發展效益獎和新入規獎等實施細則》,在助力企業做大同時,更加注重企業效益的增長。以瀏陽經開區為例,對經濟規模增長較快的企業,授予規模獎,對當年納稅額在10億元及以上的企業,獎勵300萬元;關注和獎勵小微企業規模發展,對當年新進入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給予5萬元獎勵。
長沙園區企業發展“大禮包”
可能獲這些獎勵
產值過億元且稅收過500萬元,并承諾未來3年內企業產值與稅收能實現倍增的工業企業,可獲得獎勵
經濟規模增長較快的企業,可能獲得規模獎(瀏陽經開區)
當年新進入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給予5萬元獎勵(瀏陽經開區)
可能獲這些補貼
發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工業企業,最高補貼1500萬元
重點先進制造業企業年工業產值在50億至100億元(不含100億元)的,每家可領80萬元補貼,產值100億元及以上的企業,每家可領100萬元電費補貼(長沙經開區)
設立智能制造發展專項扶持資金
今年7月,《長沙建設國家智能制造中心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發布,到2025年,長沙將實現構建“三區”目標,成為大范圍推進“產業智能化先行區”,成為東部及中西部集群式培育“智能產業化引領區”,成為“高端智能裝備知名品牌聚集區”。
聚焦打造國家智能制造中心方面,長沙出臺了《關于“推進‘智能制造’”的實施細則》、《關于“扶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研發”的實施細則》,對獲評國家級、省級智能制造示范企業的,市級分別給予100萬元、10萬元獎勵;對獲得工信部智能制造專項扶持的企業,市級給予100萬元獎勵。此次細則將時間細化,所涉及補貼獎勵申報工作每年開展一次。
更重要的是,細則提出,長沙每年整合財政資金5000萬元,設立長沙市智能制造發展專項扶持資金,并按每年10%幅度建立增長機制。同時,市經信委支持企業打造智能制造品牌,支持企業建立智能制造共性技術平臺,對評定為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產業技術基礎公共服務平臺的分別給予100萬元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