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智能制造如一個金字塔結構,從客戶需求到生產的全面自動化,而精益生產處于地基的位置,要打好基礎,不然即使有再多高端的技術和裝備,還是無法實現智能制造。”這是記者從日前舉行的東莞市精益生產研究會籌備大會暨第一次會員大會上了解到的業內看法。

所謂精益生產,是衍生自豐田生產方式的一種管理哲學。它以客戶需求為拉動,以消滅浪費和不斷改善為核心,是使企業以最少的投入成本獲得顯著效益的一種生產管理模式。
八家單位發起籌備成立
據悉,東莞市精益生產研究會經東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批準,由東莞技研新陽電子有限公司、廣東長盈精密等8家單位發起籌備成立,業務主管單位為東莞市科協,目前有50家企業申請入會。活動當天,大會選舉了東莞技研新陽董事總經理郭文英為首任會長,廣東長盈精密總經理助理羅衛強等5人為副會長。
對于成立研究會的初衷,郭文英深有感觸,他說,在東莞,精益生產的服務水平良莠不齊。雖然有一些外資企業和大企業比較注重精益生產,但是廣大中小企業對此普遍的認識不足,并不了解精益生產的實際意義。
“有些是高層不夠重視,缺乏整體配合,導致企業無法深入到精益生產中;有些是嘗試過精益生產管理,但往往急于求成,缺少持久細致嚴謹的長期思想準備,精益的成果很快就會被打回原形。”郭文英說,在這種情況下,研究會的成立可以改變此困局,促進莞企抱團夯實智能制造根基。
巧用精益生產提升競爭力
羅衛強說,隨著市場發展的需求,在咨詢公司的幫助下,企業這些年在精益化生產、自動化改造、智能化改造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金,如今成效明顯,能平穩保持50%以上的增長。
這僅僅是一個縮影。近年來,不少莞企在諸如咨詢公司等外力的幫助下,開始學習探索運用相關工具、理念,進行流程再造和車間革命。會上,來自廣州機電技師學院、長盈精密、東莞新絡軟件等單位的專家,就技工培養與工匠精神、精益生產自動化應用、制造業信息化設計探索、中小企業如何導入精益生產等進行了主題分享。
東莞市科協秘書長、副調研員吳石寶表示,東莞今年提出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態鏈,其主體就是廣大制造業企業。精益生產,是提升這些企業內部管理水平的催化劑,是夯實東莞智能制造根基的有力舉措;希望利用好熟悉行業、貼近企業的優勢,讓精益模式從生產系統逐步延伸到企業的各項管理業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