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推力火箭、高鐵、飛機、豪華汽車和智能手機……一長串“客戶”名單,彰顯著廣西南南鋁加工有限公司的高端材料生產能力。
曾以門窗等普通建筑型材出名的傳統制造企業南南鋁,2012年以來靠研發主導和供給側創新,走上了精深加工的快速發展之路,5年內躍升至產業鏈頂端,在產能過剩、經營困難的行業內開辟出了新的發展空間。
堅持研發主導 實現全面開花
南南鋁廠區里“藏著”另一個企業——南寧中車鋁材精密加工有限公司,它是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設在南寧的核心子公司,主要從事高鐵、地鐵等軌道交通裝備制造。
“設在這里是要利用南南鋁生產的高端鋁合金材料。”公司董事長劉建仁說,南南鋁的材料滿足了高鐵、地鐵的材料技術要求,實現了“南寧地鐵南寧造”。
2010年,南南鋁加工有限公司成立。2012年,年產20萬噸航空交通高端鋁合金新材料項目的第一個制造中心投產。對于1958年建廠的南南鋁來說,這是在電解鋁、普通建筑型材之后,向鋁精深加工邁出的又一關鍵轉型步伐。
“轉型靠什么?就是研發主導、人才主導。”南南鋁董事長鄭玉林的回答簡潔而堅定。公司堅持“先研發、后建設”,最先動工建設的就是研究院,下設航空、汽車、船舶、軌道交通、IT復合材料、中試6個研究所,配套建設 了材料分析測試中心和無損檢測中心,同時建設了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家級博士后工作站、廣西千億元產業鋁產品加工研發中心等高水平研發平臺。
人才采取“外引內培”策略。一方面,引進了12名國內院士專家和27名德國、美國、瑞士等國的鋁加工專家,全面負責項目的團隊培訓、產品定位、設備選型、工藝提升,另一方面實施“3930”工程,即3年時間招攬30個博士生、90個研究生,并進行系統培訓。
一流的專家團隊使南南鋁迅速站穩了腳跟、打開了局面,而儲備的大量人才則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鄭玉林介紹,企業推行項目制研發,正在進行的項目1000多個,每個研發人員都參與好幾個項目,每年評選優秀成果給予重獎。
最長的大推力重型火箭用鍛環用坯、時速350公里的動車組型材……南南鋁在標志著鋁精深加工最高水平的航空航天、船舶、軌道交通等領域呈現不斷突破、全面開花勢頭。
供給側創新 開辟市場藍海
南南鋁廠房全部由全鋁材料做成。在大力發展精深加工同時,南南鋁還積極利用新材料擴大鋁應用,從供給側入手推出了一系列符合未來發展新趨勢的鋁應用熱銷新產品。
輕量化是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趨勢。近年來,南南鋁圍繞全鋁車身汽車研發汽車用鋁型材。除了成為特斯拉、寶馬等高端汽車供應商外,還向普通新能源客車、罐車等延伸,實現了“南寧公交南寧造”。
在距離南南鋁不遠的廣西源正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一輛輛嶄新的公交車整裝待發。公司負責人介紹,這種全鋁車身的汽車重量要比一般汽車輕1噸左右,鋁材全部來源于南南鋁。
兩小時即可架設完畢的全鋁人行天橋,面世以來銷售額翻了幾番;每個造價僅2到2.5萬元的全鋁便捷立體停車位,今年剛推出就訂單不斷……2012年以來,南南鋁工業產值年均增長27%左右,2016年產值突破60億元。
“市場會驅動創新,創新也能開拓市場。”鄭玉林說,創新能從看似飽和的市場中開辟出新的藍海。
“企業和產品一樣都有壽命期限,不創新遲早被淘汰”
移栽、檢測、壓彎、鋸切、鉆孔、打磨……在南南鋁與廣西明匠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聯手打造的智能化生產線上,機械手精確操作,一天能夠制造出上千件冰箱門把手成品,用工比傳統生產線減少近1/4,生產效率和產品穩定性提升,增強了產品核心競爭力。
這是南南鋁第三次轉型升級,實現產品向新能源汽車部件等鋁精深加工智能制造轉型,裝備向自動化、智能化高端制造轉型。
承載這一目標的南南電子汽車新材料精深加工技術改造項目,計劃建設智能制造高端鋁材精深加工中心、高端鋁特種裝備工程中心、汽車新材料制造中心和電子新材料制造中心,配套建設高水平鋁合金精加工研究所。一期工程計劃今年10月實現部分投產。項目打造的南南產業園將建成具有年產值50億元規模的鋁新材料及精深加工產業園區,并引進下游產業項目形成產業集群。
“在企業發展的絕大多數時間內,南南鋁在行業內都活得很好,但我們一直強調居安思危的意識。”從技術員干起、在南南鋁工作了30多年的鄭玉林說,“企業就像產品一樣是有壽命的,到了一定時間就必須要創新要轉型,否則就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