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產業作為制造業中技術含量、智能化程度、產業集中度較高的代表,匯聚了電子、玻璃、橡膠、化工、鋼鐵等很多行業,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鏈布局。當前,車企將焦點放在了智能化和新能源兩大方向,如何把汽車產業提高到智能制造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上海車展可以說是各大新能源車入市前的激烈角斗場,與往屆相比,這屆車展的新能源車占展車總比重創下了歷年新高,并且還有著不少首次露面的新面孔。而上海車展的黑科技差不多都集中在新能源車上了。
汽車產品在未來需要往智能終端的方向走,這不僅僅要解決出行的問題,更是要解決一個復雜的終端問題。“中國制造2025”作為我國制造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行動綱領,將使數字化、智能化的產品創新和制造創新的共性技術在汽車業集中體現,深化汽車制造業的生產模式和產業形態。
從具體和現實的方面來看,智能汽車較為成熟的和可預期的功能和系統主要是包括智能駕駛系統、生活服務系統、安全防護系統、位置服務系統以及用車服務系統等。可以看到,在智能汽車的定義中,傳統的汽車只是提供了一個承載的物理平臺。智能汽車的智能,主要是依靠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帶來的。
智能制造自動化的概念更新,擴展到柔性化、智能化和高度集成化是打造汽車企業未來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環節。汽車企業該如何采取行動準備迎接智能制造,圍繞智能制造的特點和突破契機需要怎么做才能把握住機會?
一方面,汽車制造業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產品設計的數字化、工藝規劃的數字化和生產管理的數字化水平不斷提高;另一方面,在產品越來越復雜、生產設備和制造系統日趨復雜和昂貴的情況下,為保證在可制造的前提下,實現快速、低成本和高質量的制造,適應市場競爭,汽車企業會大量應用數字化制造技術中的虛擬驗證功能,并通過定量的手段來分析和優化制造工藝,實現從傳統制造模式向數字化制造模式轉變。
未來汽車本身也不只是一個代步的工具,因為智能化和網聯化的突進,汽車將可能是一個移動的機器人,也是一個智能終端。汽車已經在融合智能手機的一切應用,很多功能已經司空見慣,比如車載APP、智能語音系統等等,機器人的功能也已經部分應用,比如自適應巡航系統、自動泊車等。
♦ 中國汽車產銷總量再創歷史新高
2016年,中國汽車產銷總量再創歷史新高,產銷分別達到2811.9萬輛和2802.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4.5%和13.7%。無疑,汽車制造已經成為最能代表中國制造水平的產業之一。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發展,目前中國在新能源汽車規模上已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
♦ 中國汽車制造的工業4.0
對于推進工業4.0的實施,實現自身轉型都有各自不同的動力和困難。按照工業4.0對應的4分制標準,評估模型通過對國內乘用車整車廠進行分析評估,得出整車行業自動化水平平均分值為3.462,即處于工業3.4階段。
♦ 自主品牌高端化發展是必然趨勢
2017年一季度,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為272萬輛,同比增長6.5%,增速不僅遠高于車市整體增幅,也跑贏了合資品牌。當前自主品牌雖然以中低端為主,但是隨著消費者對產品要求的提高,以及企業自身能力的提升,自主品牌高端化發展是必然趨勢。
? 聲音 VOICE
汽車強國“新藥方”,“彎道超車”新突破口
國家試圖以頂層設計的確立推進汽車產業一次大變革。綜合看,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由大變強正迎來難得的歷史機遇。全球汽車產業生態正在重塑。首先,汽車的產品形態和生產方式在深度改革;其次,個性化、體驗化、社交化等新興需求快速興起,新的商業模式不斷涌現;第三,全球的汽車產業競爭格局發生深刻調整,對于中國民族汽車來說,要加入這場競爭之中,就需要更前瞻性的布局。核心要義就是要做大做強中國品牌汽車,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
——工信部部長苗圩先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