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城固縣一農民近日在基建土堆中意外發現一件毀壞的青銅器,上交文物部門后,經專家初步鑒定竟然是商代晚期的青銅樽,距今已有3000多年。
據了解,城固縣五郎廟鎮農民武靖遠10月底回家經過一處基建土堆時,發現半掩著一個銅制品,然后把這件銅器挖出來拉回家。此前,五郎廟鎮曾多次出土過青銅器等文物,武靖遠對銅器認真觀察,發現有3個獸頭和1只鳥,便找到鎮文化站負責人報告發現了文物。
城固縣博物館館長茍保平接到報告后趕到現場查看,認為此為商代青銅樽,該樽口徑41厘米,殘高37厘米(圈足有損壞),重約10公斤。而且樽體四周鑄有饕餮紋,并有3個水獸,結合樽的大小、鑄造工藝、紋飾等特征,初步判斷此樽鑄造于商代晚期。
隨后,根據武靖遠的描述,文物人員還來到最初挖到樽的地方查看,但附近暫沒發現其他文物。
目前,城固縣已給武靖遠頒發了《榮譽證書》和3000元獎金。專家分析,這次發現的樽和1964年在城固寶山鎮發現的青銅樽近似,應當與四川三星堆遺址出土的樽大致為同一年代,可為當時川陜文化交流的物證。(馮國、單慶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