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全省召開推進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座談會。湖北精川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企業代表,與武漢奮進、中日龍(襄陽)機電、三江航天等骨干企業一道,出席會議并作交流發言,討論工業機器人的應用和發展現狀。
工業機器人,被稱為“制造業皇冠頂端的明珠”,近年來產業發展越發迅猛。作為新興產業,這顆“明珠”發展現狀如何?裝備制造產業是傳統產業,如何借力轉型升級為優勢產業?荊州企業應當怎樣搶抓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歷史機遇,實現由荊州制造向“智造”的轉變?
揭開“機器人”神秘面紗
談起機器人,總讓人不自覺想起科幻片中,那些與人類外表相似,具備高智商、超能力的“鋼鐵人”。而在現實生活中,真正的“機器人”其實離我們并不遙遠。
轟鳴聲中,機器人在生產線上迅速旋轉、精準抓取,工人的“辦公室”從生產線前移至電腦前……電影中熟悉的場景,不久后將出現在荊州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里。
去年3月,精川智能為荊州神電獨立研制了一條乘用車起動機總成裝配線,其中,運用六軸機器人3臺,機械手3臺。由此,揭開了工業機器人的神秘“面紗”。所謂的工業機器人,是一種自動化裝備,能夠替代人工、甚至超越人工,提升產能和產品質量。今年,精川智能還將開發設計12臺裝配機器人應用于起動機、主減線、ev項目中。
敢于“吃螃蟹”,能夠成功自主研發“機器人”,并能將其運用到產品中,這絕非偶然。為“迎接”機器人的“到來”,精川智能做了充分準備。公司建立了完整的產品開發和制造體系,擁有研發工程師65人,其中16人是具有30多年工作經驗的高級技師,大部分技術人員在美國、德國、瑞士等國家接受過學習培訓。同時,公司投資建立工業機器人研發實驗室,并與相關高校建立長期科研合作關系。
無獨有偶,在荊州開發區的湖北唯思凌科裝備制造有限公司,這家以生產汽車轉向器裝配線見長的企業,也將焊接機器人運用到產品中。“我們靠創新生存,因為做非標設備就是為客戶量身定做,沒有現成經驗可以照搬。”公司綜合部經理周生茂介紹。
由此不難看出,工業機器人產業目前在我市主要體現在集成應用方面。市經信委行業辦長期關注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相關負責人認為,目前我市工業機器人產業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機器人產業成長主要依托我市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在汽車零部件企業中發展最好、應用最廣,這些企業也相應拿出更大投入,用于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壯大,更多依靠企業的內生動力,依托于企業自身的研發實力和科研投資強度,不斷根據市場情況調整產業方向;同時,不難看到,荊州發展工業機器人產業還有很多潛力空間可發掘。可向我市傳統優勢產業,如紡織、食品化工、電子信息等行業延伸,還可與美的等大型制造企業聯手,尋找融合發展之路。
叩響“智造”時代大門
精川智能研發部副經理雷體進全程參與了公司工業機器人項目的研發制造。在他看來,工業機器人的應用,發揮了不可比擬的作用,顯現了科技的“乘積效應”。
以神電乘用車起動機總成裝配線為例,項目中采用工業機器人進行搬運和裝配,不僅滿足生產質量上的要求,而且生產過程中還有嚴格的防錯體系和過程控制,裝配線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裝配線投入使用后,日產能達到3600套。與傳統加工車間相比,產能提高了1.5倍,操作人員從56人減少到28人,設備數控化率達85%,生產效率提高50%以上,同時還解決起動機裝配人員勞動強度大等問題,顯著提升產品質量,受到外商廣泛好評。今年,神電公司又向精川智能追加一條裝配線的訂單。
在唯思凌科,科技創新為企業帶來發展“紅利”。公司獲得多項國家專利,產品除了為恒隆等本地企業配套外,還已逐步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公司獨立研發的循環球動力轉向器裝配線,出口至美國。
車間內,技術人員正忙著進行產品驗收。周生茂指著其中一臺設備——螺桿齒條活塞裝配裝機告訴記者,這就是循環球動力轉向器裝配線的核心部件。機器內許多小鋼球在容器里整齊排列,它們全部由計算機控制,根據大小、型號自選自配,同時記錄過程和次數。而這項工作此前全部由人工完成。“人工重復操作難免出現錯誤、漏選,這臺設備能夠將誤差降到最低,確保產品質量。”在周生茂看來,工業機器人的應用是企業提升產品質量、提升精度,實現產品標準化的必經之路。
“工業機器人產業聽起來雖然神秘、高端,但說到底也是受市場驅動。”市經信委行業辦相關負責人在談到機器人產業的優勢作用時總結說,在人口紅利逐漸減小的情況下,工業機器人的廣泛應用,能夠降低企業對人工的依賴,穩定員工隊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用工難。
同時,在某些特定行業,一些重復、機械勞動、危險性作業,或者對清潔程度要求高的行業,都需要“機器人”替代普通工人。
“在智能制造的時代背景下,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必將加速。”該負責人認為,這將倒逼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實行技術改造、設備升級,由此才能適應市場競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產業發展的未來路徑
談及工業機器人產業今后的發展路徑,雷體進感慨萬千。
精川智能近幾年通過與高校聯合,協同創新,成功研發全國第一條自動氣壓盤式制動器裝配線、第一條自動汽車液壓abs總成裝配線、第一條國v燃油噴射泵裝配線等,為近百家汽車及零部件制造商提供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裝配線,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成長為行業龍頭。但在他看來,精川智能的這條“研發路”走得并不容易。
企業的“單打獨斗”是精川智能目前研發工業機器人最大的劣勢,同時,相關產業的配套能力不足也成為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
“我們很多零部件要到宜昌、荊門去采購,成本高耗時長,大大影響了企業發展。”談及目前面臨的難題,雷體進認為,要以企業為主體,推動產學研聯盟建設,形成強大的研發、生產、銷售、應用隊伍,建成基礎件—應用—市場為一體的緊密產業鏈,組建產業聯盟、突破技術壁壘,同時建立起相應管理體制,定期組織到高校、企業、品牌商等地學習交流。
他還建議,相關政府部門應當加強政策引導、扶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做好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讓各個骨干企業之間實行專業分工,相互協作、優勢互補,抓住重點產品集中突破。還可在相關企業建立試點,給予一定政策扶持,以點帶面,通過輻射帶動,推動工業機器人產業在其它行業的延伸。
作為企業自身也要有遠景規劃,確定主攻方向,緊盯市場不斷推進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而不能按部就班被動跟隨。以精川智能為例,公司一直專注于汽車零部件智能裝備自動化制造,最初主攻汽車制動器領域,當發現市場趨于飽和后,主動將產品研制延伸到汽車車橋、發動機領域,并將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成果運用于裝配線中。
此外,企業更要營造寬松的科研環境,肯定科研人員的成功與失敗,讓其在失敗中積累經驗,激勵技術人員提高創新能力,形成企業強大的內生動力。
工業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集機械、電子、控制、計算機、傳感器、人工智能等多科學先進技術于一體的自動化裝備。是智能制造裝備的發展方向,其應用的深度和廣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制造業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標志。
●我省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處于產業化初級階段,主要分布在裝備制造業比較集中的武漢、襄陽、孝感等地。具備一定加快發展的條件和基礎,形成了一定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集成應用的能力。
●產業發展目標:到2020年,全省形成較為完善的工業機器人產業體系,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00億元。培育1至2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品牌的工業機器人龍頭企業,以及5至10家相關配套骨干企業,打造1至2個工業機器人產業集群。工業機器人技術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強,全省制造業企業工業機器人應用率達到50%以上,成為中部地區工業機器人生產、應用、服務核心區,以及全國工業機器人重點產業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