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90年左右,機床的需要量達到高峰,設備不足感非常嚴重。可是,從1993年第二季度以后,幾乎一直處于設備過剩的狀態,即使在1997年出現某些不足的情況,日本國內用戶的機械設備的過剩還是很嚴重的。造成日本國內生產低迷,持續設備過剩狀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使用設備廠將生產活動轉移到了國外。把生產場地移到海外的重要原因是國外勞動力成本低廉。以及由于日元升值,對價格競爭不利、貿易摩擦等外部壓力多方面原因所致。日本海外企業當地法人的銷售額第一次超過日本輸出總額,可以說日本的制造業已進人了在世界上最合適的地方進行生產的時代。
增強海外投資能力作為機床工業主要用戶的汽車制造業,從80年代后半期以后,急速地把生產地轉向海外。各汽車制造廠正在進一步采取減少國內剩余設備,增加海外投資的對策。豐田、本田公司,計劃今后進一步擴大此類事業;對歐洲也繼續積極地進行設備投資。并且,各公司都計劃在以中國、印度等今后要普及汽車的地區為中心,新建、擴建生產場地。
考慮到機床用戶的上述情況,可看出今后機床的需要趨勢是繼續從日本國內移向海外。和技術的成熟水平,選擇自己的市場。歐洲機床廠和傳統的美國機床廠具有在高技術機床、特殊用途的專用機床、大型機床等方面的市場優勢。而日本機床廠在中小型MC、NC車床等市場規模較大的中、高級通用機領域中,具有較高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