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是我國工業較發達的省份,以加工工業為主,是模具需求的集中地區。江蘇省模具工業形勢良好,模具、模具標淮件等呈現購銷兩旺勢頭。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表示,目前,江蘇省生產模具、模具標準模具材料及模具配件的生產企業和經營網點,以蘇南為中心遍及全省各地,基本上形成了蘇南以大型塑料模、壓鑄模為主;蘇中以塑料模、冷沖模為主;蘇北以汽車沖壓模為主的生產營銷格局。與國內同行相比,江蘇省模具工業在某些領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0年前,模具生產從業人員少,技術人員匱模具制造裝備條件差,主要依靠普通機床加工與鉗工作業,模具精度很難保證;模具設計水平低,主要依靠傳統機械設計方法和設計人員的經驗;模具制造單位規模小、效益差,大部分都附屬于產品廠,整個行業缺乏生機和活力。
20年后的今天,江蘇省已經成為我國模具工業發達的地區之一。各種經濟成分的模具企業各顯優勢,很多“三資”企業落戶江蘇,很好地促進了江蘇模具產品“上質量、上水平“。經不完全統計,江蘇省規模以上模具企業的產值達到132億元以上,生產從業人員近5萬人。目前形成了模具年產值超億元的模具企業4家,它們是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無錫國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常州華威亞克模具有限公司、南京南氣模具裝備有限公司。模具年產值超5000萬元的模具企業5家,它們是江陰萬奇模具有限公司、蘇州匯眾模塑有限公司、無錫微研有限公司、昆山市三建模具機械有限公司、無錫海特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20年來,江蘇省模具制造裝備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目前,省內模具企業加工中心應用已十分普及,三坐標測量機大多擁有,線切割機床逐步以慢走絲線切割機床為主,電脈沖加工較多采用實現高效率裝夾的高精度夾具。高速加工技術已取得認識,高速銑得到應用。超精密平面磨、光學曲線磨等精密磨削加工技術得到應用。
20年來,江蘇省模具產品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精密沖壓模方面,南京長江電子模具有限公司的電機鐵芯自動疊片級進模,制造精度達2μm,步距精度3μm,與國外同類模具水平相當;無錫國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的空調散熱器翅片級進模,制造精度2μm,易損件可更換,處于國內領先水平;江蘇華富電子有限公司開發的接插件二十多工位級進模,最高沖次達到2000次/分鐘,已通過省經貿委技術鑒定;南京三樂集團有限公司的微波爐49l門e大型連續模,采用氮氣彈簧管路系統,保證制品的精度,達到較高的水平。在大型塑料模具方面,CAE氣輔技術得到較好應用,能制造大型汽車保險杠模具、大型液晶電視機外殼模具、大型洗衣機桶體模具等。在精密塑料模具方面,熱流道技術、雙色注色技術得到應用,手機外殼、照相機外殼等精密塑料模具達到較高水平,塑料型材擠出模具達到出口要求。在大型、精密壓鑄模具方面,無錫曙光模具有限公司的自動扶梯整體梯級模具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已被鑒定為國家級新產品。其它模具方面,南京金寧工裝有限責任公司的gu型磁芯自動壓模,模具結構、精度達到國外同類模具水平,制品具有高性能特點,配套用于“神州五號”、“ 神州六號” 飛船。此外,大型鍛造模具、大型葉片模具、精密齒輪鍛壓模具、冰箱發泡模具、子午線輪胎模具等均達到較高水平。
[nextpage]20年前,江蘇省模具以中低檔沖壓模、塑料模、擠壓模為主,主要服務于家電行業,中高檔模具主要依靠進口。
20年后的今天,江蘇省工業產品結構不斷優化,骨干企業以精密級進模、大型精密復雜塑料模、精密壓鑄模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模具為主,重點服務于汽車、電子信息等支柱產業。
“十五”以來,江汽車模具企業從少到多、從小到大,模具制造裝備水平從弱到強,模具制造精度從粗到精,形成了南京南汽模具裝備有限公司、常州華威亞克模具有限公司、江陰萬奇模具有限公司、蘇州匯眾模塑有限公司和江蘇振世達汽車模具有限公司等汽車模具骨干企業,汽車結構件、覆蓋件、內外飾件等大型、復雜模具所占比重明顯提高。同時,蘇州、無錫等地的電子信息產業迅猛發展,形成了手機、照相機、筆記本電腦、液晶電視機等it模具,形成了集成電路引線框架模具、塑封模具等ic模具,精密、復雜模具所占比重明顯提高。
20年前,江蘇省模具以為產品廠配套為主,自產自配率在90%左右。
20年后的今天,江蘇省模具企業走向市場,組織結構日趨合理。專業模具廠得到優惠政策的扶持,加快了發展的步伐。目前,江蘇省模具商品化程度從10%提高到50%以上。模具已從為生產制造業服務的工藝裝備行業發展為具有技術密集型等明顯產業特征的先進制造業裝備產業。
20年來,模具標準件與模具生產相互促進,規模不斷擴大,門類基本齊全。昆山中大模架有限公司專業生產大型塑料模架,裝備力量雄厚,工藝配套,在國內有較大的知名度;南通龍騰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專業生產中小型塑料模架,在全國模具標準件行業中享有較高的聲譽。此外,在模具材料、標準件等配套供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服務體系。蘇州海華集團本著“規模經營、優質服務”的宗旨,不斷擴大經營范圍,已成為國內知名的模具材料與標準件大型供應商。模具標準件的規模生產和規模經營為江蘇省模具標準化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20年來,江蘇省模具企業基本擺脫了“小而全、大而全”的發展模式,走上了專業化發展的道路。一方面大多數模具企業發揮自身優勢技術,模具產品走向專業化、系列化,并向“精而專”方向發展。如無錫雄偉精工機械廠專業生產厚板沖壓連續模,集焊接裝配于一體,形成了自己的發展特色。另一方面,模具企業在組織生產形式方面走向了專業化。很多模具企業掌握了模具設計與制造的關鍵技術,大量采用模具標準件,充分利用行業優勢,組織模具零件制造的協作加工。
20年前,江蘇省模具生產采用鉗工作業為主線的生產組織形式,中等復雜塑料模具的設計制造周期一般在三個月以上。
20年后的今天,數字化技術得到重視,尤其是模具CAD/CAE/CAM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數字化技術大大縮短了模具設計與制造的周期。此外企業信息化管理技術也開始得到重視,江蘇省骨干模具企業開始應用eRP和PDM等先進的管理技術,有效提高了產品研發、模具設計和模具制造的效率,模具設計制造周期大大縮短,市場競爭明顯增強。
無錫國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學習外資企業先進管理理念,結合企業實際,與南京航天航空大學聯合開發,實現了以PDM為核心的CAD/CAE/CAM/cat的c4p集成系統,進一步實現了CAD/PDM/eRP的集成,提高了模具設計與制造的速度和控制能力,有效提高了產品研發能力。南京南汽模具裝備有限公司自行研發了適合汽車工裝與模具行業的eRP系統,目前,該公司已實現了CAD/PDM/eRP系統的集成,并全面正常運行。此外,蘇州匯眾模塑有限公司等模具企業也在積極開發適合自己的eRP系統。
20年前,模具只是產品制造的工藝裝備,常與工具聯系在一起,合稱為“工模具”。企業的研發能力集中在產品廠技術部,“工模具車間”最多承擔引進模具的國產化工作,缺乏創新機制。
20年后的今天,模具已成為先進制造業裝備產業,模具新產品項目申報日益得到重視。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樹立企業品牌形象逐步取得共識。江蘇省品牌模具正逐步形成。如無錫曙光模具有限公司追求“迅捷反應零缺陷”,講究“精細化作業”,創出了“曙光模具”的品牌。行業內骨干企業開始逐步建設研發中心,如江蘇華富電子有限公司承接了“江蘇省精密高速模具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設任務,這必將更好地推動江蘇省模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
20年前,江蘇省模具制造力量薄弱,模具生產缺乏配套協作,模具行業缺乏有效組織。隨著江蘇省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模具需求市場十分活躍,模具企業不斷加大技改投入,大大提高了該省模具制造裝備水平和模具制造的能力。
20年后的今天,江蘇省模具工業的發展呈現了新的特點,具有聚集效應的模具產業基地加速成長,模具工業呈現出集約發展的良好勢頭,極大地推動著江蘇省模具工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2003年9月,江蘇省模具工業實驗區順利通過了國家科技部評審,正式成為“國家火炬計劃昆山模具產業基地”。通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昆山模具產業基地已有模具企業400余家,年營業收入超過40億元,成為我國最重要的模具產業基地之一。“十一·五”期間,昆山模具產業基地將形成集模具技術研究、開發、成果轉化和產業化為一體的高新技術示范基地,努力成為全國一流的特色模具產業基地和模具出口基地。
2003年8月,在常州開始籌建鳴凰模具工業園。在此基礎上,2006年1月,成立了江蘇長三角模具城發展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已經投資2.5億元,打造了占地150畝、建筑面積15萬平方米的高標準模具城,可容納近300家模具企業。長三角模具城將重點建設研發設計、培訓實習、生產加工、展示交易、信息服務等“五大服務中心”,為模具企業搭建良好的發展平臺,促進和提升長三角地區加工制造業的核心競爭力。
2005年6月,在蘇州滸關工業園成立了蘇州高新國際模具城開發有限公司,首期開發408畝,吸引了一批知名模具和裝備制造企業入駐。目前,該公司將以蘇州高新國際模具城為載體,積極申請成立中國(蘇州)模具科技創新產業基地。
2006年5月,中國昆山國際模具城奠基儀式在昆山市隆重舉行。昆山國際模具城位于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規劃占地面積達1700多畝,總建筑面積約12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5億元人民幣,由中國多元集團控股的中國世模投資有限公司投資開發,將建成模具貿易生產加工區、模板加工交易區、數控設備展示交易區、模具技術創新區、模具配套服務區,成為集加工、貿易、研發、孵化、創業、培訓、會展、租賃、物流等于一體的現代化、國際化模具產業基地。
蘇州篇:飛速發展的經濟是基石
隨著蘇州市開放型經濟總量的擴大,形成了全球制造業的重要基地,世界500強跨國公司已經有100多家落戶蘇州,尤其是電子信息產業、ic產業、光電業發展迅猛。還有汽車零部件、家用電器、輕工塑膠等行業也發展很快。這些產業的產品制造60%-80%以上要用模具生產,因而促進了模具制造業的互動發展。模具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模具產業的規模和水平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和提高。
短短十幾年,蘇州模具企業由100多家飛速發展至1000多家,呈現了外資、民營、國有模具企業并駕齊驅、互相促進的興旺景象。擁有先進技術裝備和管理水平的外資模具企業踴躍進入蘇州,給蘇州模具工業擴大規模、提高品質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全市模具產值由幾億員增加至65-70億。模具制造業成為蘇州新興工業之一。
由于蘇州市外向型經濟突飛猛進,外資企業達13500多家,其中不少企業擁有模具制造業務,它們的技術水平、管理水平起點高,并達到相當的規模。這些企業不緊帶來了國外先進制造技術,而且聘用了國內外的高級模具人才,采用了先進的管理模式,技術起點高、模具水平以與國際接軌。蘇州的民營企業近年來發展勢頭強勁,技術起點也高,它們引進國外先進加工設備、制模技術和檢測設備,為國內外知名大企業配套服務。如蘇州匯眾模塑有限公司的汽車保險杠注塑模,蘇州蘭佩鑄造有限公司生產的鑄模和重力澆注鋁合金汽車發動機缸體模具,蘇州勝利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為菲利浦公司提供的各類模具,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和國際水平。蘇州蘭佩鑄造、遠輕模具等企業主要生產汽車發動機及輪轂等部件壓鑄模和鑄造模;昆山宏順大型模具模架、昆山華星模具導向件等企業專業生產各種大型模架、模具導向件、模具彈簧等標準件;常熟精工模具專業生產玻璃模具,還有為家用電器、電腦器件、汽車內外飾件的注塑模,為各類電子連接器、卡座插槽、復印機零件、五金沖壓件、電極鐵芯等精密沖壓模和不銹鋼成型壓模。
蘇州是模具制造的重要加工設備——電加工機床的主要生產基地之一,年生產各類電火花線切割機、電火花成型機、電火花高速小孔穿孔機、數控輪胎模電火花加工機等數千臺,擁有蘇州電加工機床研究所、蘇州三光、中特、金馬、寶瑪、江南賽特、中谷、華龍等幾十家重點生產企業。國外知名廠商牧野、阿奇夏米爾、沙迪克等公司已落戶蘇州。
蘇州已有為模具生產廠商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務的龍頭企業——蘇州海華集團,該集團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模具材料、標準件、配件、模架、模具設備加工和塑料機械的采供、非標配件加工的經銷商之一。公司營業面積3萬平方米,實行eRP電腦化管理,配置20輛專車為用戶送貨,經營的商品達3萬多個品種規格,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先后被有關機構評為“aaa”資信等級單位和優秀供應商單位。
昆山篇:利用外資發展模具產業
自1998年經江蘇省政府在昆山經濟開發區批準建立江蘇模具工業實驗區以來,該市充分發揮區位優勢、政策優勢、行業優勢、人才優勢、服務優勢、環境優勢,著力利用外資發展模具產業,已建設成為一個集模具制造、模具標準件制造、模具材料及生產模具設備的專業實驗區。
據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了解,江蘇模具工業實驗區分模具設計制造、模具設備及材料市場三大塊建設,現一區400畝已開發完成,今年起正在規劃建設面積為250公頃的模具工業二區。目前,進區企業已達100余家,其中,外資企業有60余家,總投資超1.2億美元;內資企業近40余家,總投資約1.5億元。經過五年的規劃,被江蘇省列為十五項重點項目的模具工業實驗區,如今,已成為一個能生產精密冷沖模、復雜大型塑料模、中小型汽車覆蓋模、壓鑄模為主的模具生產基地和模具先進技術推廣、應用、示范基地以及模具人才培訓實習基地。
[nextpage]利用外資和吸引周邊社會資本是江蘇模具工業實驗區發展的一大特色。五年來,在昆山市委、市政府的重視下,實驗區為了適應it產業發展對模具的需求,采取多種形式加大對外宣傳,本著“親商、安商、富商”的服務理念,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了以設計生產精密冷沖模、級進模為主的鴻準模具和康準模具,生產世界頂尖模具數控設備的牧野機床(中國)有限公司和生產平面磨床的臺灣向輝公司,生產各類模具零件及精密組件的優德模具,生產加工精沖模、塑膠模、壓鑄模等精密模具的恒昌(昆山)精密模具有限公司等進入實驗區。如今,江蘇模具工業實驗區在臺北已具有相當的知名度,臺灣模具工業同會、臺灣電工工業協會多次組團到實驗區考察,雙方并達成了長期合作意向。為此,實驗區專門建立了臺灣模具專區。其次,實驗區還多次赴日本、韓國招商。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與實驗區生產力促進中心也達成了全面合作,這些都有效的加快了昆山模具產業的發展,為it產業和相關產業的做強做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作用。
在江蘇模具實驗區的帶動下,昆山市已擁有模具企業200多家,成為昆山又一新的產業。10月19日,投資1250萬美元的勖祥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投資1500萬美元的協信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和立偉精密模具(昆山)有限公司等20家外資企業又在昆山開工、開業。據統計:江蘇模具實驗區所在地昆山市玉山鎮,今年以來,已引進各類項目116項,總投資達8億美元。
昆山模具正朝著美好的前景發展。“十一·五”規劃中,昆山將以汽車工業、電子信息產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大力增加大型、精密、復雜等技術含量高的中高檔模具生產比例;加快模具生產標準化,專業化和商品化的發展;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咨詢服務、信息服務、培訓服務、人才和技術中介等各類服務,促進產業升級,形成研發、制造、營銷相匹配的集約高效的夏季制造基地。到2010年,模具企業總數達1000家,模具總產值達100億以上.其中年產值超過10億元的企業有1-2家,年產值超過5億元的企業3-5家,年產值超過3億元的企業有5-10家以上,年產值超過1億元的企業有15家以上。
無錫篇:特色鮮明接軌國際
無錫的模具企業經歷了各個不同的階段,當前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跨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表示,無錫模具企業以技術進步為標志,增強了發展后勁與競爭力,形成了曙光模具、國盛精密模具、無錫微研、萬奇模具、模藝塑料等一批有代表性的骨干企業,為振興我國模具工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企業綜合實力不斷增強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經過改制與發展,無錫模具企業的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目前會員企業數量61家,企業員工約6500名。企業性質有國企、改制后的股份制、私企、合資企業,還包括新加坡、日本、韓國等獨資企業。
據不完全統計,會員企業工業總產量約15~17億元,模具銷售量約7~8億元。企業的固定資產約8億元。
經過不斷發展,特別是近十年的技術引進與消化,無錫模具企業的模具設計與制造能力有了大幅提高。技術含量較高的電子束模具、引線框模具和電機鐵芯片級進模具達到較高的水平;空調散熱器翅片大型多工位級進模具基本與國際接軌,在國內占有一席之地;精密沖裁級進模具的制造與應用獲得中國模具協會2006年度精模一等獎;各類沖壓級進模具在機械、電器、紡織、電機、電子產品中的應用逐步增多,生產率不斷提高,產品成本不斷降低。
塑料模具方面,擁有萬克以上大型注塑機多臺,能制造大型汽車保險杠模具以及其它大型塑料模具,為汽車制造廠各種車型配套。塑料型材的擠出模具也達到出口的要求。高精度的中小型塑料模具水平也在提高,高精度小模數齒輪模具也能達到很高的精確度。
壓鑄模具方面,有能力制造大型壓鑄模具,包括自動扶梯整體梯級模具,在國內具有領先地位,屬于國家級新產品。其它模具方面,如大型鍛造模具及大型葉片模具(模具面積1700×1700)均能達到技術要求。
近年來,無錫模具企業不斷更新模具加工設備,模具加工能力不斷提升。其中很多企業擁有世界一流的精加工磨削機床和各種精密測量手段,僅cnc光學曲線磨床就超過40臺,檢測精度可達0.0000mm。加工中心已經較為普及,三坐標測量機大多具備,高速走絲線切割機機床逐步被慢走絲替代。電脈沖機床得到廣泛應用,對一些槽型和型腔加工以逐步被高速切削所替代。
科學管理創品牌增效益
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不斷加強企業的科學管理,促進與保證企業健康發展,不斷增強企業的競爭能力已經成為無錫模具企業家的共識。
如無錫曙光模具積累了四十余年的專業經驗,寓研發、創新、深厚的文化底蘊,實施人才戰略,追求“迅捷反應零缺陷”,講究精細化作業,誠信的經營與優質的產品連接了新老客商,創出了品牌,增加了效益。又如模藝塑料(金藝模具)其一整套的管理模式和完整的加工流程,從模具設計到制造,從計劃進度的編制與執行都與新加坡企業完全一致,無錫微研、海特精密模具也均按照國外先進模式進行管理。
無錫國盛吸取外資企業的管理理念,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系聯合開發研制、開展CAD、PDM、eRP等各類信息的集成應用,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江陰萬奇在汽車保險杠大型塑料模具制造流程中聽取工人的意見召開項目論證,保證了模具質量,發揚了技術民主,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
加強企業科學管理的進程中,企業大多數采用了現代化的信息管理技術,并不斷加強對員工的教育與培訓,從提高員工的整體素質上下功夫。不少企業分批組織技術骨干出國考察和培訓。有的企業還設立技術革新獎,鼓勵創新。
常州篇:保持自身特點尋求產業升級
常州模具企業在改革開發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漸建立的過程中,積極依托本地區制造業地優勢,迎頭趕上,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逐步形成了股份制、私企、合資企業、外國獨自企業等并存、和諧發展地良好局面。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表示,經過多年的改革和發展,常州模具企業的規模和綜合實力得到了明顯的增強,形成了以小河、鳴凰以及新北區為中心的模具產業格局。現有模具從業人員約1萬多人,總產值20億元左右,模具銷售約10億元,出口約1億元。
重視人才技術的投入,提升產品質量
在模具企業的發展中,人才是關鍵。所以企業都想法設法通過各種途徑來提高人員的總體水平;另外不斷加大技術和設備改造的投入來提高模具質量和技術含量。在加工設備中,精密加工磨削機床和各種精密測量機已經逐漸應用,加工中心、三座標測量機以及快速成型已經逐漸普及,而數控機床、線切割和電脈沖機床得到廣泛的應用。目前已經形成了一批具有典型代表的企業,例如,以精密注射模具為代表的新科精密機械有限公司,以大中型模具為代表的常州市高氏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常州華亞威克模具有限公司,以沖壓模具為代表的常州市新陽模具廠、江蘇日新精機有限公司,以壓鑄模具為代表的康利達頂尖模具公司等,產品涉及汽車、拖拉機、家用電器、體育用品、硅鋼片和鐵芯等及相關配套產品。
整合資源、加強管理、做強做大
在常州模具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不斷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和優勢,同時不斷引入科學的管理機制和模式。例如新科精密機械有限公司、常州市高氏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常州華亞威克模具有限公司等企業不斷進行資源整合及現代化信息管理技術的引入,使管理更加人性化、科學化、合理化,從而促進與保證了企業健康持續發展,也不斷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雖然常州近年來也引進了多家投資上千萬美元的模具生產高端企業,但從全國視角觀察,常州模具生產、加工企業總量達到2000余家,但整體技術水平還是相對較低。”常州機電職業技術學院院長、江蘇省模具工業協會秘書長曹根基坦言。
常州模具工業有自己的特點,如高度民營化、產業相對集中化、分工比較專業等等,根據常州自身的特點,應走一條以功能性升級為主、流程升級和產品升級為輔之路,通過優化產業組織,拓展產品種類,提高附加值,打造區域品牌,不斷向價值鏈的高端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