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前,貴溪奧泰銅業有限公司還是一家以生產銅錠為主的銅企業,五年來,該公司不斷加大科技投入,成功實現了由粗銅加工向精深加工轉型升級的華麗轉身,成為國內同行業中的“佼佼者”。尤其是2008年,奧泰銅業承擔了科技部創新基金項目“高精度電子白銅帶”項目,采用“水平連鑄——高精冷軋”短流程工藝生產高精度鋅白銅電子銅帶,技術水平達國內領先,該項目于今年4月份順利通過科技部驗收。他們生產的銅板帶厚度最薄的只有0.08mm,是目前我國生產出來的最薄的銅板帶。正是依托這一核心技術,奧泰銅業發生了質的變化,在市場上穩穩站住了腳跟,企業銷售總額和利潤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長速度,預計今年實現銷售總額8億元。
2007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依托江銅,服務江銅,打造“三個基地、一個中心”,把鷹潭建設成“世界銅都”的發展戰略。在打造“世界銅都”的過程中,我市特別注重發揮科技對銅產業發展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以銅科技規劃為指引,以項目建設為著力點,以科技平臺建設為主抓手,積極推進銅科技創新步伐。
搭建銅產業公共技術平臺
我市按照“服務主導產業,積極構建以銅產業為主體的區域自主創新體系”的工作思路,謀求形成具有鷹潭特色的科技優勢,為打造“世界銅都”提供科技支撐。
近幾年來,我市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銅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精心編制了《鷹潭市銅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我市銅產業發展目標、方向和措施;與江西理工大學合作編制了《鷹潭市銅加工科技發展要點》,從全局性、戰略性、前瞻性的高度對我市銅科技發展進行總體設計和規劃。此外,還組織人員先后到上海、長沙和安徽銅陵等地學習考察,編制《鷹潭銅產業科技孵化器(科技創業園)建設方案》,擬采取政府、企業和院校三方合作的模式,建成全國第一家以銅科技為主體的專業孵化器。
我市依托鷹潭市生產力促進中心,整合科技資源,先后投入651萬元,組建以“一網二庫四中心”為骨架的鷹潭市銅產業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平臺依托以“中國銅產業網”及其數據庫為核心的市銅業經濟技術信息服務系統,建立了銅產業數字圖書館;完成了銅合金連續擠壓、銅合金熔煉及銅合金錠模鑄造、銅鋁復合等共性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初步建立了“專家庫”和“項目庫”,通過多開發、引進、儲備一批加工度較深、技術含量較高、牽動性較強、市場前景好的銅加工項目,以優勢項目和優勢企業吸引投資,以存量引增量,以工業園為基地,擴大項目引進規模;初步建立了“科技培訓中心”、“項目服務中心”、“公共技術研發中心”、“科技金融服務中心”,積極推進科技金融入園,提升為企業服務能力。
鷹潭市銅產業共性技術服務平臺的建立,有力促進了我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五年來,鷹潭市銅產業共性技術服務平臺服務企(事)業單位120戶,服務達440項次,技術服務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初步成為了我市銅產業發展科技支撐骨干力量。
銅產業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
推動銅產業向高端化、高質化、高新化發展,是建設“世界銅都”的關鍵。除鷹潭市銅產業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外,我市還建立了國家銅冶煉及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銅及銅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全方位服務銅產業發展,并瞄準科技發展前沿,組織科技攻關。
近三年來,我市累計開展銅產業技術攻關課題近100項,列入省部級攻關課題60項,其中有1項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劃、12項列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計劃、50余個項目列入其它類國家、省、市科技計劃;“特大型低品位斑巖銅礦床綜合采選的研究與應用”、“電能質量先進控制方法與裝備及其工程應用”等27項科研成果獲國家級、省級、市級科技進步獎。目前,全市銅產業專利技術擁有量達434件,其中發明專利41件、實用新型393件、專有核心技術14件,有50多項產品被列為省級重點新產品和江西省首批自主創新產品。科技成果應用率達85%,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0%以上。
隨著各類銅產業技術攻關課題的實施,我市很多銅企業擁有了自己的核心技術,技術水平達到國際或國內領先水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如江西同誠銅管股份有限公司建成了2條國際最新型的ACR鑄軋無縫銅管生產線,形成了年產2萬噸第五代節能型內螺紋銅盤管生產能力,且具有較強技術創新能力;金田銅業利用自身開發的多線、多流潛流式鑄造法生產黃銅棒材,生產技術在同類產品中處于領先水平,生產效率也最高;華泰銅業生產的異型銅排,安固銅材、旺龍銅材生產的異型銀銅排,生產技術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有了科技的支撐,我市銅產業呈現強勁發展態勢,去年成為全省首個千億元產業。今年1—8月份,全市規模以上銅加工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92.62億元,同比增長47.53%;利稅總額95.54億元,同比增長73.51%;陰極銅產量64.99萬噸,同比增長6.5%,銅材加工產量90.81萬噸,同比增長20.65%。
銅產業布局不斷優化
我市充分發揮現有產業優勢,大力優化銅產業布局,積極延伸銅產業鏈,加大科研經費投入,提升銅產品科技含量,著力促進銅產業向高水平方向發展。
在產業布局上,我市大力發展銅精深加工。重點圍繞電線電纜、家用電器、電子信息、交通工具與建筑材料等方面,加快向銅精深加工轉型升級,積極延伸產業鏈,通過產業結構優化和產業間的競爭合作關系,充分利用集群化所具有的群體競爭優勢和產業集聚發展的規模效益,突破產業間的條塊分割,提高產業間的關聯性,不斷提升銅產業技術水平、產業層次、配套能力,逐步實現由銅原料基地向銅材料基地、銅材料基地向銅精深加工基地、銅精深加工基地向涉銅終端產品生產基地的“三個轉變”。
在產學研體系構建上,我市積極構建“企業——高校——政府”一體化產學研技術創新平臺。為促進產學研工作上新臺階,我市積極與高校聯系,建立“官——產——學”緊密的合作關系,與中南大學等國內知名有色冶煉、加工領域的院校建立了項目合作關系。全省首家院士工作站于今年落戶江西銅業公司。市校合作以銅科技能力建設為主,注重高科技項目的研發和高水平人才的培育。
在科研經費投入上,我市以項目申報為著力點,不斷加大銅產業科技經費投入力度。我市積極組織銅企業申報各級各類科技計劃,扶持企業開展技術創新,加強高新技術在銅產業的推廣應用。上半年,我市銅科技項目共列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7項,獲經費支持510萬元,申報省高新技術產業化重大項目6項,其中銅產業項目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