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從特種汽車到客車,再到汽車電子,直至今年3月簽約引進長城汽車整車生產項目,泉州一直致力于培育汽車制造業的產業鏈。今年年初的簽約,讓泉州人看到“泉州造”軌道客車將來穿行在全國土地上的美好前景。趁著“大干150天”的東風,中國北車集團在泉州臺商投資區建設軌道車輛生產和維修基地項目正在穩步推進,有望年底動工。項目首期投資15億元,投產后年產值18億元。據介紹,還將適時啟動動車維護、維修、制造產業基地建設。毫無疑問,項目的建設將有效填補泉州汽車整車生產企業的空白,對泉州培育汽車支柱產業、建設汽車制造基地、完善汽車產業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產業形成集群,離不開良好的載體空間。在泉州汽配業產業布局中,南安濱江汽配與工程機械制造基地無疑是一個閃耀的明星。穿梭在這塊近8平方公里的產業園中,涌入眼簾的是汽車電子產品開發及生產、汽車防抱死制動系統生產經營、GPS車載衛星導航儀生產、汽車安全氣囊生產、汽車動力轉向器生產、車用鋁合金輪轂項目等細分項目。
據基地辦負責人介紹,這些項目有的是直接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有的則可以由企業根據市場需求進行技術攻關,部分相關產品還可替代進口產品。凸顯高新技術導向的舉措,有助于在承接全球汽車產業轉移中搶占先機,同時為承接廈門和福州汽車工業的輻射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