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初至今,全球性金融危機對中國實體經濟產生了較大沖擊,鎂工業也遭受了較為嚴重的負面影響,價格低位運行、產品出口下降,企業減產停產,市場需求不旺,鎂及鎂合金應用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9月13日,中國有色金屬(0.285,-0.01,-3.39%)工業協會會長康義在河南省鶴壁市舉辦的中國有色金屬協會鎂業分會第十二屆年會暨2009年鎂應用新產品新技術展示會上這樣講述當前鎂工業面臨的形勢。
為克服當前這種困難局面,來自國家發改委、工業信息化部和河南省發改委、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河南省科技廳等相關官員以及全國各地的30余位業內專家在會上進行了研討,以期進一步推動鎂的應用,盡快拓展鎂及鎂合金需求市場,扭轉當前鎂行業不利局面。
量價齊跌
作為新興的工業材料,金屬鎂由于其性能的優越性,目前在汽車工業、航天航空業、鋼鐵工業、鋁工業以及3C產業(計算機、通訊、消費類電子產品)等領域的應用已取得了較大的突破。
另外,自1999年以來,中國金屬鎂的生產量以及出口量保持十年位居世界第一。而作為中國鎂工業發源地之一,鶴壁市則是全球最大的鎂生產基地和鎂合金犧牲陽極制造基地,分別占市場總額的70%和40%。
但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有色金屬行業遭遇到了嚴重的沖擊,鎂的出口量與價格大幅回落。
對此,河南省副省長宋璇濤介紹說,去年,河南全省有色金屬產業完成增加值697.6億元,實現銷售收入超過270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有色金屬產業基地。其中,鶴壁市鎂的綜合產量約占全省原鎂及鎂合金總產量的90%,成為河南省最大的鎂加工產業基地,全球最大的鎂粉、鎂粒生產基地。但自去年年底以來,受國際金屬危機沖擊,包括鎂在內的有色金屬市場價格大幅回落,企業生產經營受到嚴重影響。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鎂業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徐晉湘坦言,量價齊跌的局面已讓全國鎂加工企業停產了50%。
不僅如此,在出口量與價格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的同時,徐晉湘還表示,金屬鎂產業目前存在的產能過剩、集中度低、生產裝備差、產業化低等現實問題也仍未改觀。
拓展新市場
在量價齊跌的形勢下,如何積極拓展鎂的新應用領域便成為了金屬鎂產業能否迅速扭轉局面并尋求更大突破面臨的問題。
“在應用上不管是汽車、摩托車以及包括3C產業和國際上還有很大差距,鎂的基礎研究到產業化還有很大的潛力。”康義表示,“應圍繞鎂及鎂加工與應用做文章,拉動鎂內需。”
兩院院士、鎂業分會特邀高級顧問師昌緒則建言,在節能減排放在十分重要地位的今天,作為最輕的結構材料,鎂的應用開發更有發展前景。所以,金屬鎂目前更為迫切的工作是擴大應用,否則高產量就會變成低效益。擴大應用可能的途徑很多,除了交通運輸、能源電器和信息行業外,應向更為量大面廣的建筑行業進行開發應用。
而對于金屬鎂的應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鎂業分會會長吳秀銘則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相比較鋼鐵、鋁、銅等已進入成熟期而言,鎂的應用還處于爬坡階段。
正所謂“危”與“機”并存。對全國和全球鎂市場占據重要地位的鶴壁市來說,該如何明確發展方向,并抓住這未來更大的機會?
據鶴壁市市長丁巍介紹,目前鶴壁共有鎂加工企業30多家,其中骨干企業17家,全市已探明鎂儲量7.1億噸。按照河南省及鶴壁市戰略規劃,將發展三大鎂產業集中區,建成兩大基地,形成一條金屬鎂循環經濟產業鏈。利用3~5年時間,使高品質金屬鎂生產能力達到15萬噸,金屬鎂及鎂制品年綜合加工能力達20萬噸,實現年銷售收入50億~60億元,努力打造百億元產業和中國現代“鎂谷”。
不僅如此,為推動企業創新,解決企業發展資金瓶頸,鶴壁市還籌建了一個3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
對于鶴壁市的鎂產業規劃,相關專家也紛紛進行討論并提出了建議。
“現在,我國已經成為全球金屬鎂的生產大國、出口大國、應用大國。而鶴壁恰恰是捕捉到了這個機遇,大力發展高精深產品加工,我覺得這個定位很好。”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季麟表示,“要打造中國現代‘鎂谷’,最重要的是要搞好鎂合金的技術進步和創新,把鎂合金變成高端產品,實現利益最大化。”
吳秀銘也建議說,鶴壁要根據自己的資源優勢,切合實際,在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勇于創新,打出特色,使鎂成為鶴壁名片上的亮點。
而徐晉湘的建議更有針對性。他認為,鶴壁應切合實際,要把規劃做得更具體詳盡,具有可操作性。另外,還要重視裝備問題。“隨著鎂應用領域越來越廣闊,鶴壁要選準方向,把方向選擇好,形成自己的特色。”
為克服當前這種困難局面,來自國家發改委、工業信息化部和河南省發改委、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河南省科技廳等相關官員以及全國各地的30余位業內專家在會上進行了研討,以期進一步推動鎂的應用,盡快拓展鎂及鎂合金需求市場,扭轉當前鎂行業不利局面。
量價齊跌
作為新興的工業材料,金屬鎂由于其性能的優越性,目前在汽車工業、航天航空業、鋼鐵工業、鋁工業以及3C產業(計算機、通訊、消費類電子產品)等領域的應用已取得了較大的突破。
另外,自1999年以來,中國金屬鎂的生產量以及出口量保持十年位居世界第一。而作為中國鎂工業發源地之一,鶴壁市則是全球最大的鎂生產基地和鎂合金犧牲陽極制造基地,分別占市場總額的70%和40%。
但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有色金屬行業遭遇到了嚴重的沖擊,鎂的出口量與價格大幅回落。
對此,河南省副省長宋璇濤介紹說,去年,河南全省有色金屬產業完成增加值697.6億元,實現銷售收入超過270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有色金屬產業基地。其中,鶴壁市鎂的綜合產量約占全省原鎂及鎂合金總產量的90%,成為河南省最大的鎂加工產業基地,全球最大的鎂粉、鎂粒生產基地。但自去年年底以來,受國際金屬危機沖擊,包括鎂在內的有色金屬市場價格大幅回落,企業生產經營受到嚴重影響。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鎂業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徐晉湘坦言,量價齊跌的局面已讓全國鎂加工企業停產了50%。
不僅如此,在出口量與價格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的同時,徐晉湘還表示,金屬鎂產業目前存在的產能過剩、集中度低、生產裝備差、產業化低等現實問題也仍未改觀。
拓展新市場
在量價齊跌的形勢下,如何積極拓展鎂的新應用領域便成為了金屬鎂產業能否迅速扭轉局面并尋求更大突破面臨的問題。
“在應用上不管是汽車、摩托車以及包括3C產業和國際上還有很大差距,鎂的基礎研究到產業化還有很大的潛力。”康義表示,“應圍繞鎂及鎂加工與應用做文章,拉動鎂內需。”
兩院院士、鎂業分會特邀高級顧問師昌緒則建言,在節能減排放在十分重要地位的今天,作為最輕的結構材料,鎂的應用開發更有發展前景。所以,金屬鎂目前更為迫切的工作是擴大應用,否則高產量就會變成低效益。擴大應用可能的途徑很多,除了交通運輸、能源電器和信息行業外,應向更為量大面廣的建筑行業進行開發應用。
而對于金屬鎂的應用,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鎂業分會會長吳秀銘則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相比較鋼鐵、鋁、銅等已進入成熟期而言,鎂的應用還處于爬坡階段。
正所謂“危”與“機”并存。對全國和全球鎂市場占據重要地位的鶴壁市來說,該如何明確發展方向,并抓住這未來更大的機會?
據鶴壁市市長丁巍介紹,目前鶴壁共有鎂加工企業30多家,其中骨干企業17家,全市已探明鎂儲量7.1億噸。按照河南省及鶴壁市戰略規劃,將發展三大鎂產業集中區,建成兩大基地,形成一條金屬鎂循環經濟產業鏈。利用3~5年時間,使高品質金屬鎂生產能力達到15萬噸,金屬鎂及鎂制品年綜合加工能力達20萬噸,實現年銷售收入50億~60億元,努力打造百億元產業和中國現代“鎂谷”。
不僅如此,為推動企業創新,解決企業發展資金瓶頸,鶴壁市還籌建了一個3億元的產業發展基金。
對于鶴壁市的鎂產業規劃,相關專家也紛紛進行討論并提出了建議。
“現在,我國已經成為全球金屬鎂的生產大國、出口大國、應用大國。而鶴壁恰恰是捕捉到了這個機遇,大力發展高精深產品加工,我覺得這個定位很好。”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季麟表示,“要打造中國現代‘鎂谷’,最重要的是要搞好鎂合金的技術進步和創新,把鎂合金變成高端產品,實現利益最大化。”
吳秀銘也建議說,鶴壁要根據自己的資源優勢,切合實際,在精深加工上做文章,勇于創新,打出特色,使鎂成為鶴壁名片上的亮點。
而徐晉湘的建議更有針對性。他認為,鶴壁應切合實際,要把規劃做得更具體詳盡,具有可操作性。另外,還要重視裝備問題。“隨著鎂應用領域越來越廣闊,鶴壁要選準方向,把方向選擇好,形成自己的特色。”